前几天,我们的宝藏读者群里就“要不要买按摩椅”进行了热烈讨论,
主要分为两大阵营:
不知道你是哪一种呢呢呢呢?
其实我有好多关于按摩椅的话想唠,很好,就是今天了。
我觉得一大原因就是:顺应了被生活节奏逼出来的被动养生狂热, 并且遇上了商家的精准营销。
作为养生产品迅速占领昆明长水机场的电椅,哦不,按摩椅群壮观景象。
相比老外,中国人对"被动式的养生"方式似乎更依赖也更有研究。这个被动式的意思就是:不用自己动就能达成养生效果。
喜欢被动式养生并不是国人懒,恰恰相反,是因为白天太勤劳了。#在欧洲呆过,你会对懒和勤奋都产生新的认识#
国内的朋友们,每日上班应酬通勤社交带娃,甚至996,好不容易完成这一切不可能的任务后,
再蹦出一个打了鸡血的郭富城在你面前唱道:
"游泳健身了解一下,运动解压了解一下?"
此时大家的心里恐怕只有一个英文单词:
在一个个灵魂枯萎的深夜,客厅角落里静静地放着一台能带给你舒适与轻松的按摩椅,
就像写字楼里给陈俊生送温暖的凌玲一样
你就是那颗需要呵护的疲惫的蛋。
还有营销上的成功 (非贬义)。
早年商场里那些按摩椅真的不是白投的,多少爸妈都是由此入坑,一棵心痒的种子从此种下,模式和lulumelon赞助素人教练发家的模式一样成功。
以前经济条件不允许时,可以按次付费使用,后来消费水平上去了,还等什么?当然是把按摩椅搬回家再续前缘。
按摩椅虽然没有治疗功能,但是可以提升生活质量 (如果不考虑颜值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的话)。
你们感受一下北欧风hold不hold得住专业按摩椅:
这可是价值五万多的零重力按摩椅,设计上已经算是业内考究的了,依然一言难尽。
以前在瑞典的时候也有养生狂热的95后中国同学,会在家里备一个局部按摩机器,比如固定在腰背,或者手臂上的这种。
论文写累了,回家在沙发上瘫在机器上按摩一下,喝杯热茶吃点水果。
老实讲,就连这种低配版按摩都有一定的舒缓作用,更别提设计专业的大型按摩椅了,只能用mind blowing来形容那种使用体验。
高级一点的按摩椅,已经在高度个性化这个方向上走到了普通人的想象力之外,什么:
人体体型检测功能啦: 根据你的身形调整按摩点
(直导轨、S导轨、)L导轨和SL导轨啦 (按摩椅成本的一块大头就在这里)
还有机械手仿真按摩啦 (硅胶的魔力)
.....
所以当读者群里有人说:
离不开按摩椅了,再丑也离不开了
真的是有道理的。
身体被征服了,嘴上真的很难说不要。
但是要记住一点:
不科学的胡乱敲打不但不能保健,可能会造成伤害。很多大品牌会斥巨资改良按摩程序及机芯走位,而很多小品牌就。。。。
推荐阅读:旗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