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华社郑州9月19日电(记者桂娟 李文哲)以北庙南坛布局为中心的红山文化祭祀建筑群、由九个陶罐摆放而成的仰韶文化“北斗九星”天文遗迹、设施齐全的良渚文化巨型水利工程、宫殿和宫城规划有序的“尧都”陶寺……一段时间以来,一系列考古发现正在拨开中国五帝时代的重重迷雾。
19日在河南郑州召开的“五帝时代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”上,与会专家一致认为,中国古史记载的五帝时代是真实存在的,具体的史实有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。
这是“五帝时代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”现场。
围绕五帝时代与中华文明的形成问题,当天,来自北京、上海、陕西、山东、辽宁、台湾、河南等约50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120余位专家,从考古学、文献学、人类学、建筑艺术、玉器手工业等角度展开交流研讨。
“五帝时代”,是指中国传统史学中的“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尧、舜”时期。考古发现显示,五帝时代可能为距今四五千年前,是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。
“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史前考古一项主要成果,就是证实了中国历史上确有一个五帝时代。”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认为。
近年来,河南郑州地区也发掘出土了双槐树、青台、西山等一批与五帝时代大体相当的遗址。专家们表示,这些遗址充分佐证了文献对中原地区五帝时代的记载,中原是五帝时期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核心地区。
这是郑州青台遗址北斗九星遗迹现场。
“探索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不能够回避‘五帝时代’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乃诚说,不断丰富的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成果,为目前探索五帝时代与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学术研究基础。
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、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指出,五帝时代和中华文明的形成研究是一个大课题,需要将考古学与文献学、天文学等相关学科结合起来进行,要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探索,并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扩展与深入。
据介绍,本次会议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史前文化专业委员会、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联合主办,为期3天。(照片均由郑州市文物局提供)
推荐阅读:旗龙